北约华盛顿峰会是一次对世界的严肃提醒
华盛顿峰会的召开表明,世界重回“冷战”的风险已经变得越来越现实。
北约华盛顿峰会在某种意义上是一场相当“复古”的会议。
在冷战结束后的大部分时间里,不管是在美国还是欧洲,都有人在质疑:在苏联和华约不复存在后,为什么还必须维持北约这样一个集体防卫联盟?
为了应对质疑,北约也一直在勉力为自己寻找新的使命,从“维护”巴尔干地区的安全和政治稳定,到支持美国在阿富汗的战后重建。这些尝试无一例外都不甚成功。这一漫长的失败经历不仅让北约在很长时间内继续遭到质疑,也让其他国家乃至北约成员国自身都忘记了到底什么是集体防卫联盟。
召开于北约成立75周年之际的华盛顿峰会是一次对世界的严肃提醒。与去年的维尔纽斯峰会和前年的马德里峰会一样,乌克兰问题依然是当前北约的头号议题。围绕成员国对乌军援水平、乌克兰的入约前景以及乌使用外援武器时应受多大限制等问题,北约内部的激进派和慎重派争论不休。
然而对于北约成员国的一般民众而言,这些问题听上去可能确实非常重要,但同时也较为遥远。对他们来说,北约要求成员国制定和执行新的防卫计划可能影响更为直接。这包括按照更高标准储备更多的粮食、水、能源、药品等基本物资,更多的民防工事,更大范围的应急征兵方案,以及边境地区乃至全境的战时民众“西撤”计划和交通基础设施配套。
一些西方评论者将北约的新防卫计划称为北约在冷战结束以来第一次“严肃地考虑”战时防卫问题。这固然是对北约这一军事联盟和集体防卫组织的讽刺,但是对整个世界而言,北约是一个“过时”的组织总比它是一个“不过时”的组织要好。
在峰会召开前,瑞典、英国、德国以及波罗的海国家的军事和外交官员都在不同场合表示,所有民众都要为可能的地区冲突做好“精神准备”,欧洲可能迎来二战以来最高程度的“军事动员”。北约军事委员会主席、荷兰海军上将罗伯·鲍尔则表示,应当以“全社会方式”维持基于军事韧性上的威慑。在收到政府充满冷战气息的警告后,民众对于欧洲的和平前景更加惴惴不安。
华盛顿峰会的召开表明,世界重回“冷战”的风险已经变得越来越现实。更值得担忧的是,这种现实并非只是在战火纷飞的欧洲浮现。此次峰会,澳大利亚总理阿尔巴尼斯虽然因国内政治危机而缺席,但仍然委派副总理兼国防部长理查德·马尔斯到会。日本首相岸田文雄、韩国总统尹锡悦和新西兰总理克里斯托弗·拉克森也是悉数到场。这也是“亚太四国”领导人连续第三次参加北约峰会。
在会议的觥筹交错背后,美国在过去半年更是毫不松懈地推进亚太联盟的“实战转向”,包括升级美日联盟、拟建驻日美军联合作战司令部,建立美日澳菲“小分队”、举行四国防长联席会议,推动日菲签署《互惠访问协议》等。可以说,北约亚太化和亚太北约化始终是在争论中双向推进,而这只会让地区变得更不安全。
长按二维码关注深海区